
400-123-4567
我绝对是差生,一直觉得学习不是那么重要。但自从开始备考研究生,我那勉强过关的想法就改变了。一开始我也以为自己考上川大很难,但看到身边的同学考上了暨南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,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。
有人问我:你一定要考研吗?你学新闻学干什么?直接去工作可以积累更多经验。当然,这些都是对考研不太了解的人的问题。
我想说是的,一定要考上。工作或者读硕士都有利弊,反正我不想后悔现在有精力备考,工作之后可能就没有动力了,还有几十年的工作和学习机会更是珍贵。另外我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,确实需要抓紧时间从内在提升自己。比如学好一门外语,专业学习摄影和后期,找机会出国交流,多读书等等,这些都在我的读硕士之后的计划里。如果是朝九晚五的工作,恐怕很难实现。
接下来说一下我考研准备的具体安排,没考研的应该没兴趣看这个,哈哈。
1. 时间安排
9 月份我才真正开始专心复习,知道自己时间很少,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别人该做的事情。每天早上 5:30 起床不是为了看书,纯粹是为了我最爱的跑步。既不耽误我的阅读时间,跑完步还可以洗个澡,舒舒服服地吃顿早餐。
早自习7:20-12:00
午餐+午休 12:00-14:00
下午学习 14:00-17:30
晚餐 17:30-18:30
晚自习 18:30-22:00
时间安排基本都是这样的,只是最后一个月我没有回宿舍睡午觉,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。
2. 英语
我的英语还是很差,六级430就过了,考了英语2,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目标,至少要考70,争取80,结果考了76,还不错,但也不是特别满意。客观的说,我觉得今年英语2的阅读难度确实比往年高了,很多人觉得今年英语1很简单,可能是自己拿错试卷了。
我觉得备考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,一定要背单词,我花了半个月背了考研的第一批单词,基本上那半个月我每天早上都在背单词,之后就是下午学英语,我背单词的方法比较笨,但是能记得比较牢,分享给大家。
我用的APP 100 Words,把词汇计划分为15天,每天大概300个单词。要真正记住这每天300个单词,一般需要四天时间,分几个步骤:
1. 用100 Words App背第一天的单词(简称P1),边背边按顺序写在A4纸上(简称B1)。
2.第二天把单词对应的意思写在B1上,如果发现不知道意思就直接留空,自己查字典看看意思。这其实就是测试一下第一天背了多少单词。同时把第二天计划背的生词P2背下来,写在B2上。
3.第三天继续填B1的空白,如果还是不知道单词的意思,就把它们记在一张新的纸上(C1,用来记录背了两遍没记住的单词,肯定会有,但不会很多)。同时背新单词P3,用来对第二天的单词B2进行复习
4.第四天,继续背单词P4。勾选B1 B2 B3,记下B4
等等。总之,每天要背新单词,复习已经背过的单词。我觉得我写的有点复杂,但这是我自己练习出来的。你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单词。我每天都在背,直到考试前一天,背了十几二十遍了。肯定有的。
对了,你需要一个英语笔记本。我做了三个笔记本。我没有背单词,因为我不认识这些单词,但我忍不住要背它们。好吗?如果你背了很多单词,当你看到一个单词时,你会想到另一个或更多。不管它们在形式上或意义上是否相似,我只是想把它们放在一起。
除了词汇之外,我先用张健的英语,把阅读题全部做了,每天给每人翻译两篇。
11月买了黄皮的英语2,后来又买了江俊虎的,看看哪个老师写的答案更好。你们只有五年的真题,要珍惜。但今年有六年的。记得留一年的模拟。我每套都做了三遍。一定要分析题型,容易问的句子,答案里会出现的句子。自己积累技能。考试的时候没时间想单词的时候,认不认识才是最有用的。
关于作文,我在考试前一个月就开始背王江涛的作文了,每个类型各一篇,背下来,记下来,就像背单词一样,要不停的复习。
完形填空错三次就扣一分,哈哈哈哈,好划算,只要背单词背得好,有语感,应该可以考好。
英语大概就是这样,我觉得英语是最有效的语言,而且回报是立竿见影的。
3. 政治
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觉得政治最简单,我却最怕政治。我定的目标60分,结果真的考了60分。我平时都是晚上学政治,但是考试前半个月左右,我会在午饭后背政治的大题。政治我建议大家去上课省时省力,比如强化班,冲刺班,专题班。但是我买了好多题来做,除了小四和小八,把当时淘宝上能找到的题都买了,只做了大选择题,随便看了看,当然最后很多题都没来得及做,小八的大题我都没背,20天背了20道题,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,背这个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写出跟考试有关的题来。政治,背就行了。
4. 专业课程
我对专业课一无所知,真的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,能考多少分,考完后也没法预估分数,感觉只是凭直觉写,从来没见过文艺界讨论政治、共享经济的新闻。
我本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,这个不算优势,参考书对我来说都是新的,传播学、新闻学的书都是一本一本看的,广告学、新闻编辑学的书就没看,只看了德艺团队的重点笔记,没有看书,就照着笔记背。10月底开始背传播学,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背完,在传播学最重要的部分花点时间是合理的,只要背新闻史的重点部分就行,不要花时间看书。今年考的两门专业词汇表,这些基础知识考前一定要反复背,不要觉得背没用,理解就够了,要知道理解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的,理解了才能用。而且我觉得背诵让我编故事的能力提高了。
我自己把真题分类,把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题目放在一起总结,出题频率大概在考前一周,拿了一套题做了模拟,看看时间够不够。
《沟通小王子》一出就买了,看了两遍,知识点和热点总结的很系统,推荐大家买来看看。考试前一周下载了十几本川大文学院老师的试卷,看了一遍。
专业课普遍不太好,我的教训是要学学术界最前沿的东西。比如今年复试考VR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VR是什么。考前同学给我看了人大面试题,我也搜索了两会用到的新技术,本来以为不会考,结果考了,所以不要只顾着学习。
5. 复审
第一次考试没了热情,把传播理论背了两遍,毕竟考完后没看书,全忘了。拿到试题的时候也是醉了……又解释了十几个名词。听旁边的小姑娘叹了两口气。不过我觉得第二次考试的笔试题目比第一次要死很多,媒体事件、媒体素养这些不需要考。
面试有理论、业务、口语,我准备了简历和自己的摄影作品。考前听一位学长说过,“不要花五分钟照顾一个人,但发个东西你只需要一分钟。”但我还是照顾了。我数了数面试的82个人,发现其中有5个人在第二轮面试中得分比我高,说明我照顾对了人。但你要努力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,这不仅表明你对这件事的专注,也表明你的能力。你应该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,甚至把发简历的方向都定下来。
我写这篇文章,并不是想说我的学习方法好,因为我不是高分大神,所以说我的学习方法和智商不够,只是想鼓励那些跟我一样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,整天担心自己考不考得过的人,去考自己想考的考试。
一直想着等真正考完研之后再写一篇帖子记录自己的考研经历,现在终于有这个机会了。
我绝对是差生,一直觉得学习不是那么重要。但自从开始备考研究生,我那勉强过关的想法就改变了。一开始我也以为自己考上川大很难,但看到身边的同学考上了暨南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,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。
有人问我:你一定要考研吗?你学新闻学干什么?直接去工作可以积累更多经验。当然,这些都是对考研不太了解的人的问题。
我想说是的,一定要考上。工作或者读硕士都有利弊,反正我不想后悔现在有精力备考,工作之后可能就没有动力了,还有几十年的工作和学习机会更是珍贵。另外我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,确实需要抓紧时间从内在提升自己。比如学好一门外语,专业学习摄影和后期,找机会出国交流,多读书等等,这些都在我的读硕士之后的计划里。如果是朝九晚五的工作,恐怕很难实现。
接下来说一下我考研准备的具体安排,没考研的应该没兴趣看这个,哈哈。
1. 时间安排
9 月份我才真正开始专心复习,知道自己时间很少,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别人该做的事情。每天早上 5:30 起床不是为了看书,纯粹是为了我最爱的跑步。既不耽误我的阅读时间,跑完步还可以洗个澡,舒舒服服地吃顿早餐。
早自习7:20-12:00
午餐+午休 12:00-14:00
下午学习 14:00-17:30
晚餐 17:30-18:30
晚自习 18:30-22:00
时间安排基本都是这样的,只是最后一个月我没有回宿舍睡午觉,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。
2. 英语
我的英语还是很差,六级430就过了,考了英语2,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目标,至少要考70,争取80,结果考了76,还不错,但也不是特别满意。客观的说,我觉得今年英语2的阅读难度确实比往年高了,很多人觉得今年英语1很简单,可能是自己拿错试卷了。
我觉得备考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,一定要背单词,我花了半个月背了考研的第一批单词,基本上那半个月我每天早上都在背单词,之后就是下午学英语,我背单词的方法比较笨,但是能记得比较牢,分享给大家。
我用的APP 100 Words,把词汇计划分为15天,每天大概300个单词。要真正记住这每天300个单词,一般需要四天时间,分几个步骤:
1. 用100 Words App背第一天的单词(简称P1),边背边按顺序写在A4纸上(简称B1)。
2.第二天把单词对应的意思写在B1上,如果发现不知道意思就直接留空,自己查字典看看意思。这其实就是测试一下第一天背了多少单词。同时把第二天计划背的生词P2背下来,写在B2上。
3.第三天继续填B1的空白,如果还是不知道单词的意思,就把它们记在一张新的纸上(C1,用来记录背了两遍没记住的单词,肯定会有,但不会很多)。同时背新单词P3,用来对第二天的单词B2进行复习
4.第四天,继续背单词P4。勾选B1 B2 B3,记下B4
等等。总之,每天要背新单词,复习已经背过的单词。我觉得我写的有点复杂,但这是我自己练习出来的。你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单词。我每天都在背,直到考试前一天,背了十几二十遍了。肯定有的。
对了,你需要一个英语笔记本。我做了三个笔记本。我没有背单词,因为我不认识这些单词,但我忍不住要背它们。好吗?如果你背了很多单词,当你看到一个单词时,你会联想到一个或多个单词。不管它们在形式上或意义上是否相似,我只是想把它们放在一起。
除了词汇之外,我先用张健的英语,把阅读题全部做了,每天给每人翻译两篇。
11月买了黄皮的英语2,后来又买了江俊虎的,看看哪个老师写的答案更好。你们只有五年的真题,要珍惜。但今年有六年的。记得留一年的模拟。我每套都做了三遍。一定要分析题型,容易问的句子,答案里会出现的句子。自己积累技能。考试的时候没时间想单词的时候,认不认识才是最有用的。
关于作文,我在考试前一个月就开始背王江涛的作文了,每个类型各一篇,背下来,记下来,就像背单词一样,要不停的复习。
完形填空错三次就扣一分,哈哈哈哈,好划算,只要背单词背得好,有语感,应该可以考好。
英语大概就是这样,我觉得英语是最有效的语言,而且回报是立竿见影的。
3. 政治
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觉得政治最简单,我却最怕政治。我定的目标60分,结果真的考了60分。我平时都是晚上学政治,但是考试前半个月左右,我会在午饭后背政治的大题。政治我建议大家去上课省时省力,比如强化班,冲刺班,专题班。但是我买了好多题来做,除了小四和小八,把当时淘宝上能找到的题都买了,只做了大选择题,随便看了看,当然最后很多题都没来得及做,小八的大题我都没背,20天背了20道题,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,背这个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写出跟考试有关的题来。政治,背就行了。
4. 专业课程
我对专业课一无所知,真的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,能考多少分,考完后也没法预估分数,感觉只是凭直觉写,从来没见过文艺界讨论政治、共享经济的新闻。
我本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,这个不算优势,参考书对我来说都是新的,传播学、新闻学的书都是一本一本看的,广告学、新闻编辑学的书就没看,只看了德艺团队的重点笔记,没有看书,就照着笔记背。10月底开始背传播学,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背完,在传播学最重要的部分花点时间是合理的,只要背新闻史的重点部分就行,不要花时间看书。今年考的两门专业词汇表,这些基础知识考前一定要反复背,不要觉得背没用,理解就够了,要知道理解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的,理解了才能用。而且我觉得背诵让我编故事的能力提高了。
我自己把真题分类,把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题目放在一起总结,出题频率大概在考前一周,拿了一套题做了模拟,看看时间够不够。
《沟通小王子》一出就买了,看了两遍,知识点和热点总结的很系统,推荐大家买来看看。考试前一周下载了十几本川大文学院老师的试卷,看了一遍。
专业课一般都不太好,我的教训是要学学术界最前沿的东西。比如今年复试考VR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VR是什么。考前同学给我看了人大面试题,我也搜索了两会用到的新技术,本来以为不会考,结果考了,所以不要只顾着学习。
5. 复审
第一次考试没了热情,把传播理论背了两遍,毕竟考完后没看书,全忘了。拿到试题的时候也是醉了……又解释了十几个名词。听旁边的小姑娘叹了两口气。不过我觉得第二次考试的笔试题目比第一次要死很多,媒体事件、媒体素养这些不需要考。
面试有理论、业务、口语,我准备了简历和自己的摄影作品。考前听一位学长说过,“不要花五分钟照顾一个人,发个东西只需要一分钟。”但我还是照顾了。我数了数面试的82个人,发现其中有5个人在第二轮面试中得分比我高,说明我照顾对了人。但你要努力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,这不仅表明你对这件事的专注,也表明你的能力。你应该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,甚至把发简历的方向都定下来。
我写这篇文章,并不是想说我的学习方法好,因为我不是高分大神,所以说我的学习方法和智商不够,只是想鼓励那些跟我一样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,整天担心自己考不考得过的人,去考自己想考的考试。
别在这里废话,别说三个月,别误导更多人,要么你运气好,要么你专业申请人数少、分数低,别吹牛了……
看到你这么说!我只想哈哈(两声精准的干笑)你是不是忽略了每个人不同的基础努力和学习能力?比如你考川大需要一年的准备,而别人真的只需要三个半月。不要拿它当衡量别人的尺度好不好……也不要觉得楼主真的是渣男……你真的懂运气和报考人数少吗?在这里胡说八道。哦,还有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,有用就参考,没用就过关就行了。而你说别人是在炫耀。所以只要考过了,你就得闭嘴。那就别炫耀,谦虚点?!如果你想考研,希望你一定要报考人数多,特别好的专业。相信经过你长期充分的准备,你一定可以不靠运气,低调高分录取!等你的好消息。 谢谢你!
从 iPhone 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