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00-123-4567
首先说一下我的成绩,初试总分384分,不高也不低,但从投入产出比来看,总体还可以。政治69分,英语二64分,专业一109分,专业二142分。
在说我的考研经历之前,我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。我本科就读于湖南一所普通一流大学,专业是新闻学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复习,我以总分381的成绩参加了中南大学传播硕士考试并进入复试,但最终以一分之差错失了读研的机会,于是签约了一家国企。但工作了一年多,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传媒行业,于是在2017年9月底辞职,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广州大学城找了一间单间,完成了搬家、买书、找图书馆等事宜。10月4日,我开始了久违的复习生活。而那时,距离12月23、24号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!
1. 公开课体验
1.政治:
(1)小大大,你值得拥有。我是10月中旬开始复习政治的,没时间看那些详解和练习,就直接开始做1000题。由于我是文科生,基础知识还是有的,通过做题找到自己没有搞清楚的知识点,通过对答案的分析进一步学习。我做完每一章题后,都用错题本收集错题,错题本里只记录正确的选项,不然内容太多容易看晕。考研后期买了小八和小四,一定要把这些卷子当成考试来对待,第一步在一定时间内做选择题,第二步如果时间不够就把大题的答题思路记下来,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:背,特别是小四的大题。 最好是全部背下来,因为小大大已经预测到了2018年政治大部分的分析题,果然应了“多背多分”这句话。
(2)《风中强草》是精华中的精华。与其他书相比,《风中强草》确实
内容比较精简,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了不同的重点,部分内容还有系统的总结,方便查找知识点。《风中草强》可以说是1000题的补充,先做题,再看知识点,可以加深印象和理解。考前几天,系统地过一遍错题本,找出遗漏的点。
2. 英语
我的英语成绩比较低,可能部分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,只考了英语四级,而且有近两年没有接触英语了,这更让我的情况很糟糕。我就简单说一下我是怎么复习的吧。
(1)词汇。词汇是基础,也是关键。我每天花一个半小时背词汇,坚持到考试前一天。用的书是黄皮书《**考研英语词汇》。
(2)真题。真题要认真对待,但真题很少,要珍惜,慢慢做。完形填空一般题量少,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在这部分。阅读是重中之重,每天在限定时间内做两段阅读文章,做完后检查答案,找出错误原因,提取生词本中的生词,翻译整篇文章,重点解决难句。
(3)作文。英语二主要是根据统计图分析题目。先自己练习,一周一篇,反复温习。在此基础上找不同的模板背诵,加上一些通用的句子和关键词。当然这是我没时间的时候的选择,现在时间充裕了,我会一步步把基础打扎实。
2. 专业课程
查过资料的同学应该知道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预考专业书一共有八本,下面我就说说如何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把这八本书学完。
1、10月4日至10月24日。把所有书籍通读一遍,并在通读过程中做笔记。做笔记的方法就是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。这样可以快速抓住书籍的重点,便于理解。其次,提高阅读效率,防止走神。八本书中,第一重点是郭庆光的《传播学教程》、新闻学概论、国际关系和公共关系。第二是中国和新中国的历史、采访、写作课程。广告连续两年没有考试,所以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就可以了。
2、10月25日到11月15日。第一轮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,把最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都记下来。第一次背诵无疑是痛苦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是成对背诵的,比如上午背诵枯燥的communication studies,下午背诵比较容易的interviews和writing。在这个背诵过程中,一定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,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,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。也可以结合书上的相关例题来背诵。
3、11月16、30号,第二轮背诵。这次背诵期间,我也关注了密友考研、跳读阁新媒体考研、传播学考研必读等一些微信公众号,整理了一下他们推送的专题,比如大数据、机器人写新闻、人工智能等。一般推送的内容都会有详细介绍,但是会比较难记,所以自己总结了一下,做了笔记,把内容简化了,大家可以结合书上的原理分析问题。
4、12月1日至7日进行第三轮背诵,这一轮背诵主要背诵重点内容,如传播学第11、12章、新闻学舆情专题、新闻专业性、中新史第3、4、5、6章(三次报刊高潮相关内容)。同时练习写作,因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每年都会有一道60分的写作题,一般是事件新闻、非事件新闻,或者评论。由于2017年是非事件新闻写作,有学姐猜2018年很有可能是评论,我也这么想,然后就开始每周练习一次评论,可惜猜错了,结果考试写事件新闻的时候有点呵呵了。我猜这也是我专业课成绩不高的原因,毕竟写作占60分。 所以我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多练习写评论和事件性、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,主要参考郭光华老师的《新闻写作》这本书。
5、12月8日-15日,写提纲。这一阶段是把书的框架写下来,一共有多少章?每章的内容是什么?确保对每本书都有所了解。这对于回答诸如“请用新闻、传播相关知识去分析”等题目很有帮助。同时尽量做往年的真题,熟悉考题,自己做题,假设会考什么。比如国际关系、公共关系每年都会有案例分析的考试,尽量找一些热点话题如一带一路等涉及中外交流的新闻来分析答题。另一方面,找到答题的思路和套路也很重要,学会从不同的角度、思路去分析问题,确保有话可说。
6、12月16日至22日,复习最后一周,不要停下背诵,更重要的是梳理,找到难点和重点。同时继续学习公众号上的新闻传播前言,这很重要。这些内容书上没有,但是会考。这也是我意识到之后深刻而痛苦的体会,因为中南大学的题目相对偏重书本,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题目也是如此,比如今年的简答题就是关于中央厨房的。另外推荐小王子和新媒体考研20天20题,里面以专题的形式解读相关内容。
3. 我想说的是
需要指出的是,我在复习专业课的同时,也同步学习了政治和英语,丝毫没有落后。
回顾两个多月的复习过程,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用功的。为了避免一直玩手机,我基本没带手机去图书馆,这样可以专心学习,避免被别人打扰。我一般早上八点半、九点出门去图书馆(因为实在起不来早),晚上十点半、十一点回到住处,回去后就刷淘宝、微博、微信、洗漱,一直到十二点半左右。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,没有认识的朋友,每天的交流就是跟食堂阿姨订餐,还要承担房租、买资料的经济压力,考试不及格也会陷入自我怀疑。 特别是在考试前夕,当我得知2018年报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的人数比2017年多了100多人时,心里有些忐忑,但从未想过放弃。
关于考研的经验贴有很多,但并不是每一篇都适合你,因为每个人由于自身专业、学校、经历等各方面因素,都是独立的个体,都有差异。但不可否认,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,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,不劳而获。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我记录的心情:“有时候我是一个人走的,走着走着就很难,很害怕,不知道前面是无尽的黑暗,还是一闪而过的光明,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,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。随着时间流逝,回首那些日子,有点像纪念章,希望每一个努力过的人,都能如愿以偿。”
欢迎学弟学妹们来聊聊,球球:740228333~
通过 Android 客户端